新闻资讯

返回

章丘龙山考古:龙山黑陶

发布日期: 2020-10-17  浏览量: 959

1928年4月4日,清华大学人类学二年级的学生吴金鼎准备去平陵古城考察。平陵在山东章丘,是春秋时的重要城邑,汉时则是济南王国的都城,吴金鼎是来考察汉代文化遗址的。

到达平陵后,吴金鼎登上了一座高台,忽然发现东面有个台子很像古代的城堡,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向当地人询问,知道那里是城子崖,便想去查看一番。

龙山味道,龙山黑陶

吴金鼎来到城子崖下,在西面的断崖上,他发现了十分明显的火烧痕迹,附近还有残破的陶井、散落的贝壳及动物骨骼。吴金鼎随手试掘了几下,竟然从地下挖出了两枚制作粗糙、看上去年代十分久远的骨锥。他又在城子崖周围作了详细的勘察,发现了大量的陶片、贝壳、兽骨。这些实物使他坚信,此地一定是处远古文化遗址。

为了找到更确切的证据,吴金鼎于当年7月再次来到城子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发掘勘察。这次,他从地下挖出了一只完整的石斧。在以后的发掘中,他还从遗址深处挖出了一种漆黑发亮的陶片。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是以后闻名世界的龙山黑陶。

吴金鼎感觉到自己的想法确实无误后,立刻将发现报告给了老师李济。李济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当时他主持的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工作因故暂停,正打算到临淄古城开展工作。他听说城与崖发现了远古文化遗址后,立刻让吴金鼎带他前去考察。看到那些散落的陶片、贝壳、兽骨后,经验丰富的李济很快意识到,这里很可能是个重要的远古遗址,应该进行一次正规的发掘。

情况报告到主管部门后,经过磋商,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联合组建了“山东古迹研究会”。考古大队于1930年11月展开了对城子崖的挖掘工作。1931年, 考古学家梁思永主持了城子崖遗址的第二次挖据工作,正式确认城子崖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地位,使尘封4000多年的城子崖重现天日。

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工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本国学者发现、 独立发掘的考古活动,对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梁思永还主笔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城子崖》,这次发掘工作也因其重大意义而被称为“中国考古第一案”。

城子崖遗址位于龙山镇,它所代表的文化类型因而被称为“龙山文化”。

在对城子崖的数次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数量巨大的黑陶,龙山人已经掌握了极其高超的制陶工艺。龙山人依据陶器用途使用不同的原料配比,同时还创新性地使用了拼接技术来制作大型陶器。根据陶器的器可以分为罐、盆、鬲、豆、杯、鼎等。

龙山人发明了可飞速旋转的快轮,快轮的广泛使用,让陶器的制作时间缩短,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在质量方面也有了跨越式地提高。这也是龙山时期陶器越来越薄,以至于做到蛋壳般厚薄的陶器的重要原因。

龙山人通过改进封窑技术,窑内的温度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烧窑的时间,陶土中的铁元素得到充分还原,在提高陶器硬度的同时还赋予了陶器灰、黑两种色彩。其中黑陶的制作是龙山人的伟大发明,就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让烟熏黑陶土,形成黑色陶器。

黑陶的装饰极其简单。早期泥条盘筑成的陶器上一般有编织纹、篮纹、绳纹等纹饰,有时还会雕刻有镂空的花纹;但后来的黑陶越来越简单,主要是以器体造型的丰富多变和设计的新颖巧妙成就出绝妙的艺术特色,朴素中蕴含着独特的匠心。

龙山黑淘,龙山味道

这些黑陶中有件稀世珍品,就是举世闻名的蛋壳黑陶杯。这个完整的黑陶杯有20厘米高,最薄处却只有0.2毫米,黑、亮、薄、硬是黑陶杯的特色,器轻如无物,敲之却有铮铮之声,整体重量还不足50克,4000多年前的先人们是如何制作出技艺如此高超的黑陶杯的?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为了解开谜团,专家们通过模拟当时的环境,进行试制,但却都以失败告终,他们不得不放弃了这种模拟原始条件的试验,但是他们改变放心转为使用现代科技,结果仍然无法制作出相同的蛋壳黑陶杯!

神秘的黑陶杯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无价之宝!


扫一扫联系我们

商城二维码